体检心电图报告怎么看
最近,好多体检的童鞋拿着自己的心电图来咨询,本着特鲁多医生“常常,去帮助”的精神,笔者一一做了解答。奈何自己精力有限,而且提问的人越来越多,所以在此总结一些体检常见的心电图,解答大家的疑问。
据统计在健康成人24小时心电监测中:约20%—70%的人可见室性早搏,50%—80%的人可见房性早搏。2%—8%的人存在持续的一度或二度Ⅰ型、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,28%—34%的人可见到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。
据体检报告显示,40%—60%的人有窦性心率不齐,尤其是青年人,5%—15%的人存在完全性(或不完全性)右束支传导阻滞,ST段抬高、压低的发作率辨别到达15%—23%和10%—30%。有异常不等于有病,这些看似专业的病名,究竟隐含着心脏怎样的信息?
窦性心律
窦性是正常的,非窦性才是有问题的
不少人看到“窦性”,以为是病名,这完全是曲解。人们正常的心脏搏动来源于心脏右心房上一个叫‘窦房结’的特殊小结节,从这里启动的正常心跳都称‘窦性心律’。也就是说,“窦性”是正常的,非“窦性”才是有问题的。
但是,心脏是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一同支配调节的,前者兴奋能使心跳减速,后者则相反。当人心情冲动、兴奋或进食、活动时,交感神经兴奋,心率增快;相反,当人安静、休息时,迷走神经占主导位置,心率变慢。因而,每个人的心率在不同时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。不同的人活动形态不同,也因而把神经系统训练成一种形态:重体力劳动者、运动员,迷走神经占主导,不论他们在什么形态下,心率均比同龄人慢,夜间甚至可慢至25—30次/分。原本正常的窦性心率就应该有快有慢,而心电图机并不晓得你此刻的形态,只需超出原先设定的参数范围,就会下‘过速’或‘过慢’的结论。
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,会经过影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而影响心率。吸气时心率增快,呼气时心率变慢,中止呼吸时心率规整,这称为“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”,是多数健康人检出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,属生理现象。尤其多见于儿童、青年和老人。所以,医生有时会让受检者配合呼吸再检。
早搏
饮酒也可引起早搏
相对于上面说的“窦性”,来源于心房和心室的心脏起搏,称为“房性”和“室性”;而早搏(期前收缩)指原先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忽然呈现提早的心跳,这确实是由异常的电兴奋引起,但并非全是病态。健康人中也有相当比例,且随着年龄增长,比例逐步添加。约90%的老年人可呈现房性早搏、室性早搏。饮酒、饮咖啡和茶,运动、情绪激动、甚至便秘等,也会增加这种比例。
发现早搏后,一般很难自行判断性质,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。
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,进行X线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,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,还要做运动试验。
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,则不需要治疗。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或长期失眠所致的早搏,应充分解除顾虑,适当使用镇静药,这会有利于早搏的消除。
窦性心动过缓
无症状,多数没问题
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/分的人,是否会出现症状,与其心跳过缓的频率和引起心跳过缓的原因有关。
在安静状态下,成年人的心率若在50~60次/分之间一般是不会出现明显症状的。尤其是一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,在安静状态下即使其心率在40次/分左右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。
但是一般人的心率若在40~50次/分之间,就会出现胸闷、乏力、头晕等症状,若其心率降至35~40次/分则会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,使心脑器官的供血受到影响,从而出现胸部闷痛、晕厥甚至猝死。
查出“窦性心动过缓”后,要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,如果有,治疗该病可使心动过缓好转。
如果您没有任何不适,不用去理会心电图所说的“窦性心动过缓”。
但如果有胸闷、乏力、头晕等不适,马上到医院检查,做个动态心电图检查,如果心跳过慢,就需要按起搏器了。
总之,心动过缓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用理会,一般问题不大。另外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偏慢,是好事,有研究发现,如不是严重心动过缓,心率适度慢的人较心率快的长寿。
窦性心律不齐
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
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是病。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、青少年最常见,成年人也不少见。
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“窦房结”的高级司令部指挥。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,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,就称为正常的“窦性心律”,频率每分钟约为60—100次。
每分钟心跳的次数,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。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,甚至呼吸的影响。
被诊断为“窦性心律不齐”的人,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。
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,就不需要治疗,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
ST-T改变
并不一定意味着「心脏病」
一旦体检查出ST—T改变,很多人就非常担心,以为冠心病来了。
然而,这种忧虑、不安也并不奇怪,因为ST-T改变是诊断心绞痛、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。但是,心电图ST—T改变并不等于是患上了冠心病。
ST—T改变本身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,影响ST-T改变的疾病与因素是多方面的、复杂的。包括:
检查技术上的原因,如心电基线不稳,上下飘移;
呼吸与进餐的影响;
药物如洋地黄等的影响;
电解质影响,如血钾过低;
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精神心理状态的压抑与焦虑;
心血管疾病,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左心室肥厚、二尖瓣脱垂、束支传导阻滞、预激综合征、心肌炎、心肌病等;
神经系统疾病,如脑血管意外、脑肿瘤、脑外伤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。
此外,还应注意的是,健康人中也可出现ST-T改变。正常人中有ST段异常的约占10—30%,T波改变者约占15—20%,尤以女性、特别是中青年女性更为多见。
因此,评价ST-T改变,不结合病人的临床情况,不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绝对错误的。
因此,当心电图出现ST—T改变时,不应认为自己就是患上了冠心病,而应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,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。方便的话,可以到心脏专科门诊看一看。
传导阻滞
不一定都需要治疗
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从窦房结出来后,在传导进程中遇到了阻碍。
报告假如呈现类似结果,那究竟有没有生病呢,我们可以做些简单的判别。首先觉得平常心脏有没有不适感,如窦房传导阻滞、房室传导阻滞呈现头晕、眼花、疲惫有力等供血缺乏症状,就要考虑病理性;其次,若传导阻滞只呈现在夜间睡眠时,活动后传导阻滞消失,多属生理性,尤其是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者,如重体力劳动者、运动员等;而假如状况呈现于白天,活动后不改善甚至加重,需考虑病理性。
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中甚为多见,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,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。
大家都在看
【心电学】快看,QRS波群前后怎么多了个小坡坡——△波与J波
★★★★★
看完记得分享哦